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191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垂体腺瘤形成中的作用,以及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垂体腺瘤临床特征之间关系。方法 分别提取64例垂体腺瘤患者(垂体瘤组)和32例非垂体瘤患者(对照组)外周静脉血的P16基因,用亚硫酸修饰、PCR扩增、基因克隆及平板克隆测序等技术检测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比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P16基因甲基化比例,以及对垂体瘤组中不同肿瘤大小、内分泌功能、复发、瘤卒中、侵袭性、年龄及性别临床特征患者的P16基因的甲基化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1)垂体瘤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巨腺瘤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大腺瘤组和微腺瘤组(均P 0. 05),大腺瘤组与微腺瘤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3)无功能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激素分泌组(P 0. 05);(4)侵袭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非侵袭组(P 0. 05);(5)≥41岁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30~35岁组和36~40岁组(均P 0. 05),30~35岁组与36~40岁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6)复发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初发组(P 0. 05);(7)伴瘤卒中组与无瘤卒中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8)男性组与女性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与垂体腺瘤的形成、大小、内分泌功能、侵袭性、是否复发以及患者年龄密切相关,而与是否伴有瘤卒中及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白黎芦醇对GH3细胞增殖和PRL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黎芦醇对垂体腺瘤GH3细胞增殖和泌乳素合成的影响,及其对雌激素的拮抗作用。方法 在无血清无酚红的培养条件下,白黎芦醇单独或与雌二醇联合作用于GH3细胞,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用免疫荧光法、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泌乳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白黎芦醇对GH3细胞增殖具有刺激和抑制双相作用,呈时间一剂量依赖性。并且白黎芦醇使GH3细胞中PRL阳性细胞比例下降。同时,白黎芦醇抑制泌乳素的合成。白黎芦醇对雌二醇诱发的细胞增殖和泌乳素合成均有拮抗作用.但对泌乳素合成的拮抗作用较强,而雌二醇刺激细胞增殖作用较其诱发泌乳素合成作用强。结论 白黎芦醇对GH3细胞增殖和泌乳素合成均有抑制作用,从两方面发挥着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脊髓肿瘤中的颅脊管肿瘤、高颈髓肿瘤、脊髓腹侧面肿瘤、脊髓髓内肿瘤和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这五种统称为难治性脊髓肿瘤,并对其早期诊断和误诊,辅助检查判定和手术治疗体会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三氧化二砷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鼠脑胶质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脂质体注射液对大鼠体内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薄膜分散法制备As籼脂质体,将126只成瘤大鼠分为As2O3脂质体组、As2O3组、生理盐水组。原子荧光法检测注射As2O3脂质体和As2O3后大鼠脑组织中As2O3浓度。从电镜、TUNNEL和大鼠生存时间等方面研究As2O3脂质体对C6胶质瘤的影响。结果As203,脂质体提高了As2O3的血-脑屏障通过。电镜和TUNEL检测显示:As203脂质体组细胞凋亡率给药后3d为(13.53±1.68)%,7d为(20.03±0.79)%,多于As2O3组和盐水组。动物生存时间亦优于其他两组。结论超声薄膜分散法是制备As2O3脂质体的较好方法。As203脂质体可较As203更明显地诱导鼠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延长载瘤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癫痫7例手术体会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杨富明,杨世春,李国忠近几年来,我科应用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7例,男6例,女1例,年龄15~46岁,病灶3~14年,术前多次行脑电图和(或)脑地形图检查,均有棘波及中等异常改变。手术方法:5例行胼胝体前...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基因联合治疗胶质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白细胞介素(IL)-4和γ-干扰素(IFN)基因联合治疗胶质瘤的作用。方法构建携带IL-4或IFN-γ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其导入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将携带IL-4和IFN-γ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分别或联合注射到脑内荷瘤大鼠的肿瘤组织中,观察其治疗作用。结果成功获得携带治疗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IFN-γ和PA317IL-4,所产病毒滴度分别为2x10^6cfu/ml和2.5x10^6cfu/ml。包装细胞瘤内注射能够诱导大鼠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杀伤肿瘤细胞,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治疗作用。结论携带IL-4或IFN-γ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瘤内注射是一种有效的胶质瘤基因治疗方法,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大鼠Th1/Th2偏离的影响及对EAM的治疗价值。方法: 6-8周雄性Lewis大鼠31只,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23只以猪心肌肌球蛋白免疫制成EAM模型,免疫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大剂量(10 mg·kg-1·d-1)组、小剂量(1 mg·kg-1·d-1)组和未治疗组,连续用药 21 d。第 21 d,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取心肌组织,观察大体及镜下炎症程度;ELISA检测血浆IL-2、IL-4、IL-10及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并以IFN-γ/IL-4比值作为Th1/Th2偏离方向指标。结果: 阿托伐他汀使EAM大鼠心室肥厚减轻,LVEDd降低,射血分数增加;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及炎症程度分级显著降低;Th1型细胞因子(IFN-γ, IL-2)水平降低,Th2型细胞因子水平(IL-4, IL-10)升高。3组间TC、TG及HDL-C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阿托伐他汀使Th1/Th2平衡向Th1方向偏离,抑制EAM炎症反应。表明阿托伐他汀的免疫调节效应及在自身免疫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提高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产率以及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培养大脑皮质神经元的产率以及活性 ,使实验的细胞模型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方法 实验分析了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过程中 ,从选材、取材到分散细胞等一系列步骤中维持细胞活性的内在因素 ,应用细胞形态学指标 ,Trypanblue染色计数分析以及染色观察。结果 每侧大脑皮质得到细胞约 2 .5× 10 6~ 3.0× 10 6个 ,而且种植不同时间 6 ,12 ,48h细胞存活率均在 95 %以上。结论 该法是较好的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Celecoxib(塞来昔布)对C6胶质瘤生长抑制的体内实验研究。方法 将成瘤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应用肿瘤HE染色法、肿瘤生长曲线、前列腺素E2(PGB)检测及电镜检查方法观察Celecoxib对小鼠移植瘤的作用。结果 HE染色和电镜可见治疗组血管破坏、细胞坏死和凋亡,PGE2检测及肿瘤生长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lecoxib能够抑制COX-2活性。降低PGB合成,Celecoxib对C6胶质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胶质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颅窝病变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热的原因,并提出对应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91例后颅窝开颅手术术后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91例中有78例患者1周内痊愈,13例2周内痊愈;感染者5例,发热持续时间为(10.20±1.22)d,主要表现为稽留热型,占术后发热的5.49%;无菌性炎症者17例,占18.68%,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为(4.88±1.91)d;异物反应者35例,占38.46%,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为(4.89±1.59)d;中枢性高热者19例,占20.83%,主要表现为驰张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为(6.57±1.85)d;肺部感染者8例,占8.79%,主要表现为稽留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为(10.87±1.35)d;交感神经兴奋7例,占7.69%,主要表现为稽留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为(2.14±1.36)d.结论对后颅窝开颅手术术后发热患者要积极寻找发热原因,采用对应护理,及时预防和控制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